北京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线路280多条,公共电汽车5000多辆,日客流量900万人次。据有关部门介绍,公共电汽车载人的最高纪录每平方米13人,因此北京人大都把乘车叫作“挤”车。也正是由于这“挤”,就为一些居心叵测的人“挤”出了一条发不义之财的歪路子——扒窃。据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统计,1997年共抓获车上扒窃嫌疑人3400多名,打掉一大批犯罪团伙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。今年,公安部门连出三记重拳,反扒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反扒刑警抓获的扒手,仅外地流窜人员近年来就已达9000多名,这个数字在被抓获总数中占了9成以上。这些扒手年龄大都在20至40岁之间,绝大多数为男性,也有个别年轻妇女。他们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女青年、老年人以及人地生疏的外地来京人员。从外地扒窃人员来源地看,来自新疆、东北三省、四川省的最多,在已抓获的人中大约占近7成。他们主要以出租房或旅馆为聚居地,专以扒窃为生,或以打工身份为掩护,大肆进行扒窃活动。
与此同时,团伙(结伙)扒窃作案也日益突出。过去扒窃人员多为一人多次作案,但目前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增强,扒手们已开始结成团伙共同作案。他们少则二三人,多则六七人,有动手扒窃的,有挡人掩护的,分工明确。团伙作案在被抓获的人员中占一半以上。
此外,携带管制刀具扒窃、暴力犯罪倾向突出,也是近年来扒窃犯罪的一个特点。以此方式作案的扒手,尤以来自东北三省的扒窃人员最为严重。他们作案时携带管制刀具,遇到侦查人员抓捕时,就用凶器威胁、伤害侦查人员。
以往扒手们只对钱包“钟情”,目前已逐步开始对BP机和手机的“青睐”。尤其是今年夏天,手机似乎已成为扒手们的“宠物”,仅7月份公交分局就接到手机被盗案件十余起。
目前,仅北京人身上就带有手机百万余部。再加上大量外地来京人员的持有数,人们每天乘坐公交汽车携带的手机数量就相当可观。据介绍,过去人们拿手机乘坐公共汽车还藏着掖着,不好意思使用。而今年夏天手机却已开始在公共汽车上频频“露面”,在车上握着扶手打手机早已不再是新鲜事了。于是,扒手们便盯上了这一目标。
手机一旦被盗,机主少则损失两三千元,多则损失七八千乃至上万元。如果遇上被恶意拨打,造成的高额话费则损失更大。据介绍,手机频频被盗的原因,一是机主打完手机随意放置。一些乘客在车站或公共电汽车上使用完手机后,随意揣进裤兜或塑料袋中,使扒手轻而易举有了下手目标。
二是手机挂在腰间,暴露无遗。夏季天气炎热,一些乘客为图省事,把手机别在腰间的皮带上,目标完全暴露在扒手的面前,再加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,这就使扒窃分子很容易得手了。
三是在上车时拥挤,趁乱盗走手机。乘客上车时,往往只顾挤车而放松警惕。此时扒手利用人多拥挤,紧随持手机者身后伺机行窃,一旦得手当即离开。
四是乘客在车上精力分散时,容易因放松警惕而被盗。有的乘客持手机上车后,只顾与同伴聊天,或向外张望,忽视了对随身物品的看管,或只留意了携带的钱款却疏忽了对手机的关照。
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们注意到了这一新动向,针对扒手们的变化,侦查员们也加大了打击力度。与此同时,公交分局还利用各种渠道提醒乘客,应尽量减少在人多的汽车站或公共电汽车上使用手机的次数,用完后不要随意放在裤兜或塑料袋里;应避免将手机暴露在外,最好不要别在腰带上,而是放在随身的书包内;一定要按顺序上下车,不要只顾挤车而放松警惕。上车后不要只顾聊天,忘记对手机等物品的看管,要将装有手机的书包时刻放在身前,不使它置于身后而失去“控制”。
与公共汽车上的扒窃案一样,发生在街头、商场、集贸市场、公园和医院等处的扒窃案件也呈上升趋势。在地面上的扒手也多数为男子,也有年轻妇女、甚至怀抱小孩作掩护,还有成帮结伙的聋哑人。
在这些扒手中,南方的贼手法老练,隐蔽性极强,属于技术型。有时他们甚至能做到背对事主贴靠着下手行窃;而北方的扒手则相对手法粗糙。地上扒窃案件中,拎包行窃案件多发生在公园或柜台前、小摊旁。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地上扒窃已由过去单纯的寻机作案,发展为创造机会行窃。最常见的办法是在街头用别车条、扎轮胎等手段迫使车主修车,然后趁机将车筐或驾驶室内的财物窃走。这种拎包案件多为东北窃贼所为,而新疆来京的扒手则多唆使少年行窃。
1月8日之前,北京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在北京多家媒体上公布了“反扒热线”电话号码。这一热线电话的公布,使京城扒手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
1月8日反扒热线开通当天,公交分局就接到了群众打进的电话十余个。在这些电话中,有的是提供扒窃线索,有的是表示对这一举措的支持,也有的是询问反扒知识。
一位老者打来电话说:“我想反映一下336路的情况……”
第二天一大早,刑警队侦查员向云、侯兵根据线索开展工作。10点多,两人在336路上终于发现4名男青年有扒窃嫌疑。当车行至苹果园东口站时,屡次伸手均未得逞的男青年气急败坏地窜下车去,又转到车前门登上公共汽车伺机下手。当车将驶入西黄村站时,其中一名扒手在同伙的掩护下,从一名女青年兜中偷出一个钱包。扒手趁车门打开之际跳下车,猛跑上马路对面的另一辆336路公共汽车。两位侦查员带着失窃的女青年,迅速下车拦住了即将启动的公共汽车。上车后,侦查员朝扒手们猛扑上去,并将其中一人摔倒在地,铐上手铐。车上乘客见此情景,无不拍手称快。当侦查员押着嫌疑人下车时,两位路过的面包车司机主动将车停下说:“我拉你们去派出所。”
北京青年小彭一天下午路过西直门公共汽车站时,发现四五名外地男青年行迹可疑,当晚他便拨通了反扒热线。值班民警记录了小彭反映的线索后,又向小彭讲解了反扒知识。2月18日下午4点多,小彭在21路公共汽车阜成门站又发现了一名外地“小个子”利用乘客上下车拥挤伺机扒窃。当“小个子”窜过去靠近上车乘客,把手伸进一名女青年书包时,小彭一步冲了上去,一把抓住伸进书包里的那只“第三只手”。在场的乘客见状,连声称赞:“小伙子,好样的。”
据统计,反扒热线开通的第一个月,扒窃发案数量就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.3%。仅今年前9个月,反扒热线就接到群众电话900余个,其中250多个电话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扒窃线索。打扒民警根据这些线索,共抓获了扒窃分子800余名。今天,反扒热线已成了北京向公交汽车上的扒手频频击出的一记记重拳。
继反扒热线之后,公交分局向市民再推130万张乘车安全卡,赠发给公交车月票用户。乘车安全卡为彩色印刷,卡的正面印有防范扒窃的注意事项,背面文字内容是公交分局下属各治安派出所的联系电话。
发放第一天,在东单售票点,一位乘客告诉记者,她前一天就在报纸上看到了消息,今天特意一大早就赶来排队买票,生怕领不到卡。这位大妈说,她曾在车上被偷过,结果下车跑了一站路方赶到一个派出所报案。现在卡上有了报案电话,太省事了。
在古城月票发售点,一位年轻母亲把一张安全卡塞进小女儿脖子上的月票夹背面。并仔细地告诉上五年级的女儿安全卡的主要内容和作用。她指着安全卡上的电话叮嘱女儿:“以后万一有了什么事,就可以请人或者自己打这个电话。”
2月28日发放第一天当天,反扒热线值班员就接到了十几个电话,都是市民领到乘车安全卡后打来的。这些电话中,既有反映扒窃活动线索的,也有提出建议的。还有一位市民刚刚领到乘车安全卡,便马上按卡上的电话号码给反扒热线打电话,就是想试试这电话灵不灵。
进入秋季扒窃易发期以后,公交分局再出一记重拳,在北京各大新闻媒体上,开始连篇累牍为扒手“画像”。《生活时报》警方热线版以大量篇幅,连续数日连载报道乘公共汽车的防盗方法,将扒手扒窃的5种手段,下车、上车时和车上扒手的种种表现,以及被窃后应如何报案等内容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。与此同时,《北京青年报》、《北京晚报》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开始占用大篇幅为扒手“画像”。
按照这些“画像”,上车“抢门子”,乘车“半哈腰”,冬天不穿大衣,夏天不穿凉鞋的“乘车人”成了众目睽睽之下的过街老鼠。各新闻媒体称,掏兜、掏包、用刮胡刀片割兜、割包,以及拎包,是目前扒手在公共电汽车上作案的主要手段。而途经西单、东单、前门等繁华商业街的电汽车则成为扒手们光顾的重点。上下班乘车高峰时段,也是扒手们最繁忙的时候。媒体为扒手共同勾勒出的“画像”是,在车上拿报纸、夹子或弯曲着胳膊伸过去挡住别人眼睛的人,以及那些斜着肩膀半哈腰、像系鞋带、捡东西,又明显哈腰角度不够的人。
公交分局的民警们靠着全社会的力量,使扒手们在1998年惶惶不可终日。
往年的春节和国庆节期间总是扒手们最兴奋的日子,他们可以在这一时段大捞上一把。而今年的春节和国庆节扒手的日子却不再那么好过了,他们被过年加班的公交分局民警彻底搅了好梦。
春节期间,反扒热线开通后扒窃活动线索纷纷汇集到公交分局,于是民警们干脆放弃休息,对反映强烈的6路、930路等公共汽车上的扒窃活动开始了“清扫”。农历初一至初五,侦查员根据线索,共抓获了扒窃嫌疑人15名。
正月初二,侦查员根据一名女职工反映的6路公共汽车上的扒窃情况,来到六里桥站观察情况。10点多,侦查员发现两名外地人利用人多拥挤,在互相掩护下从一女青年书包内偷出一个红色钱包。正欲转身逃离时,被侦查员抓个人赃俱获。
国庆节上午9点,某研究院女职工赵女士正准备登上一辆59路公共汽车时,发现有人从背后拽她的书包。她回头一看,书包拉链已被人拉开,装着300块钱和身份证的钱包也没了踪影。旁边的乘客指着两名正往外挤的人说:“就是他们偷的。”赵女士转身冲上前去,一把抓住其中一名嫌疑人,并从其身上找到了被窃的钱包。在周围乘客的帮助下,嫌疑人被扭送到派出所。
两节期间民警的加班出击,使扒手在“旺季”捞一把的希望落了空。
一向嚣张的扒手们,终于在今年打扒的强大攻势面前丧失了信心。据统计,截止12月14日,全市共抓获“车扒”3500余名,其中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抓获近500人,被群众扭送公安机关近500人。同时,反扒热线在第一年共接到电话1000余个,其中反映扒窃线索的电话700余个。